close

坐扶椅的女人.jpg

  畢卡索畫展是近來十分熱門的展覽,連同手塚治蟲和埃及的展覽讓台北增添了不少的文藝氣息,而我也聞芳而來,想看畫展的原因倒不是立志成為一代大師,但我想看看的是:究竟一代大師擁有了什麼?而我們又缺乏什麼?又能從大師那得到什麼?於是我懷著一探究竟的心情,朝著歷史博物館邁進。

  

  畢卡索這位二十世紀的繪畫大師的一生充滿傳奇,七歲接受專業的素描油畫訓練,十三歲得到藝術學校的跳級認可,是一個一出生就備受肯定的天才畫家,然而他不因此而滿足,在他璀璨的一生中不斷突破創新,而主要的繪畫風格分成許多個時期,較著名的有:「藍色時期」(1901年-1904年)、「粉紅色時期」(1905年-1907年」)、「立體派時期」(1908年-1919年),這次展覽藍色時期的代表作品是(男子肖像),空洞的眼神、憂鬱的色調,看起來彷彿在想什麼的事情般的呆滯,可以很鮮明的體會出當時底層人民生活的無奈;而<有鬍子的男人>,則是古典到立體主義的里程碑,讓圖畫不再侷限於二維的世界,移動透視、多重視點的手法,使二維能表現出三維甚至加入時間參數;古典畫風的畫作展出亦十分豐富,而我甚為喜愛的是這幅<讀信>,畢卡索不以現代為尊,古典能表達出一種超越時間的穩定感,這幅畫彷彿人生當中的一個剪影,是流動的、具有故事性的,似乎可以看出畫中的兩個男子有著十分深厚的友誼;最後,是最難以理解的超現實和立體派,其中我印象深刻的是<坐扶椅的女人>,在我的眼中,<坐扶椅的女人>是一幅讓我難以言喻的畫作,看似怪誕,但在那球體的光影與鮮紅中有瞥見了高雅,無眼、空身、圓球、巨手,彷若藏匿了忐忑,將自己擠壓成如此異形的幾何樣貌。


  看完展覽的訪客們常常不禁抱怨:完全看不懂啊,根本就是亂塗鴉嘛!但是我不這麼認為,雖然許多現代畫家的畫面過於離經叛道而形成所謂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但在畢卡索身上不會有這種問題,畢卡索的畫作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信念:人,無論在投射情感上,或是做一些激烈的暗示,都是有明顯的象形法則可以依循,像是眼睛的位置和神態,女性胸部的顏色和筆觸,甚至空間分割激烈程度和色調的變化,都可以讓賞畫的人很本能地感覺到畫面的情緒,畢卡索自己曾言:「我曾經像拉斐爾那樣作畫,但是我卻花費了終身的時間,去學習像孩子那樣畫畫。」也有一種說法:「兒童比成人更能看懂畢卡索的畫。」此說法實在是有根據的阿!


  午後的陽光微潝進屋內,札札的冷氣聲爬滿了整個房間,不知這景象在畢卡索的畫中會是什麼模樣?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回溯藝術大師畢卡索的種種,不禁有種穿越時空的欣喜之感,但在喜悅的橘紅色中又揉進一點陰鬱的黑,一代大師,經歷悲歡、童年隱沒、在男女情愛中載浮載沉,畢卡索無疑在藝術裡是大師、但在現實生活中,他只是一介凡人--但也正因他的平凡,才更凸顯出他的不凡與偉大。


  如果有人問我:這次參觀得到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找回一顆對生命充滿好奇的心。


---以下雜圖---

畢卡索4.jpg 畢卡索5.jpg  畢卡索.jpg 畢卡索2.jpg

EN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沁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