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少女1.jpg

"不能被人類發現,是我們生存的定律。"


---STAFF---
原作:瑪麗‧諾頓
導演:米林宏昌
企劃、腳本:宮崎駿
腳本:丹羽圭子
製作人:鈴木敏夫
製作:星野康二
作畫監督:賀川愛・山下明彥
美術監督:武重洋二、吉田昇


---CAST---
アリエッティ:志田未來
翔:神木隆之介
ホミリー:大竹忍
ポッド:三浦友和
牧貞子:竹下景子
ハル:樹木希林
スピラー:藤原龍也

 

---劇情簡介---

《借物少女艾莉緹》改編自英國作家瑪麗諾頓筆下的同名小說,故事描述因心臟病而要靜養的12歲男孩 -- 翔,搬到了東京郊外老宅中休養,在那裡他發現了一個祕密:借東西的小人族。他們只有鉛筆一般高,住在老宅的地板之下,靠著從樓上的人類那裡「借」東西為生。14歲來自小人­族的女孩- 艾莉緹,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她終於得到父親的允許可以體驗「借東西」的冒險,但首次行動就被翔所發現!本來小人被人類發現意味著末日來臨,但艾莉緹卻與翔建立出一份特別的感­情。到底這段真摯而短暫的友誼,將會為他們的生命帶來怎樣地改變呢?

 

---心得感想---

借物與偷東西--客觀的分析主觀的認定

  在借物少女艾莉緹中借物這個概念經常提及,劇中的腳色以"借物"來描述他們向人類拿取資源的行為,且導演引導觀眾站在小矮人的立場來思考,來合理化他們的行為。但是我必須要說,他們的行為還是偷東西,雖然偷得有原則。打個比方,有一個竊盜集團,專門找億萬富豪下手,從他們的家中拿走上萬元的珠寶,但富豪們因為珠寶太多了沒注意到,所以他們是借東西?感覺出奇怪的地方了吧...很多人在網路上的心得說人類很自私,佔有慾很強連一點都不分給他人...確實如此,但是借物一族也是把自我的行為合理化罷了...未經告知而拿走就叫做"偷",至少我是這麼定義的,站在弱者的一方思考是人類關懷的天性,但是無限上綱就不太好了。

人物--客觀的觀測主觀的想法

*艾莉緹

從女主角的視點來看比較單純,渴望外面的世界、鮮少懷疑別人,很符合14歲應有的形象,不過這樣子在有人類的世界中生活是不行的。這次小矮人沒有與人類不同的特殊能力算是一大突破,但沒有急轉直下的劇情沒辦法形塑出人類和小矮人能力真正的差距,殊為可惜,但這也是吉卜力的選擇,畢竟客群比較廣泛沒辦法寫太深。

*翔

感覺男主角的行為頗為不恰當,一開始贈送方糖可以接受,這是人類可以想出滿直覺的善意行為,但是一與女主角見面就開始傲慢,雖然他可能不自覺。先以人類數量來恫嚇,又自大的宣告他族的滅絕,後來又自以為是的拆了別人的住所......自我感覺溫柔的典型人類...

*荷蜜莉、波特

典型小矮人,在知道風險的情況下仍然努力生活下去,成熟的行為。

*阿春

貞子家的家傭,跟我的想法最為接近XD......我一開始看就覺得可以抓來賣錢(不要打我),但這個反派(?)感覺太沒頭腦了...只停留在抓蟋蟀的程度...發現矮人可是人類史上一大突破,應該鎖在金庫然後找動物學家來鑑定,其實遺跡也是珍貴的資料,沒了矮人照樣可以名流千史....我好像腦補太嚴重了XDD,作者似乎只是想表達人類對生命普遍的想法:發現、控制、滿足私慾。很直覺的想法,但這個反派忽略了矮人和蟋蟀的不同,"是否為高等智慧",很現實的問題,越接近人類的生命情感的投射自然越重。

*斯皮勒

12歲的小矮人少年,有了這個腳色,讓這個故事可以有另一個角度來詮釋:鄉下老鼠與城市老鼠。斯皮勒代表的正是未開發,原始的生活,雖然辛苦但是甘之如飴,而艾莉緹一家因為自身的慾望而想要待在"都市",因此不得不承受人類活動這一風險,這是艾莉緹一家的選擇,他們的存亡與人類善惡無關,與異族相處本來就有風險存在。


結尾--客觀的BUG、主觀的感動

感動是有的,但如果問借物少女艾莉緹的劇情是否刻骨銘心,那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應該是過了那年紀吧,我猜,邊看還能邊指出劇中過於純真的描寫...

但就算如此,還是能在這刻意塑造的氛圍中找到作品所要傳達的心意

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是這個故事的主軸,暫且不談小矮人是否真能代表自然,借物少女的確傳達了"尊重"這份心。

從一開始對小小世界的新奇、到最後對心理世界的刻畫

雖然口味淡了點兒,但正如現在--

午後的陽光篩進屋內,喝著入口回甘的茗茶,清新脫俗。


---以下雜圖---

 借物少女2.jpg借物少女3.jpg
  借物少女4.jpg 借物少女5.jpg 借物少女6.jpg  借物少女8.jpg 借物少女9.jpg  借物少女7.jpg

 

P.S. 主題曲很好聽!有各國語言版!

EN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沁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